当前位置: 主页 > 聚焦 > 详情
中炬高新或现上市首亏,股权争夺战牵出20年前财务丑闻

来源德林社   2023-02-03 17:57:45

文 | 张佳儒

2月3日,中炬高新继续反弹,大涨7%后又涨3%,截至发稿报价39.53元,总市值310亿元。反弹之前,中炬高新连续下跌4天。这样的股价表现,或与中炬高新的最近的消息有关。

2月1日,中炬高新发布业绩预亏公告,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-3.14亿元至-6.14亿元,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10.56亿元至13.56亿元。


(资料图)

这或将是中炬高新自1995年上市27年首次出现年度亏损。2022年前三季度,中炬高新净利润是4.19亿元,怎么一个季度就业绩变脸,从盈利到亏损?

根据公告,中炬高新亏损的最主要原因是公司对未决诉讼拟计提预计负债共计9亿元至12亿元,预计将减少净利润9亿元至12亿元。

2022年年度,中炬高新扣非净利润是盈利状态,数据为5.56亿元,但说不上表现优异,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1.62亿元,同比下降 22.60%。

中炬高新涉及的是什么诉讼?影响如此之大?2021年和2020年,中炬高新净利润还不到9亿元。这意味着,中炬高新计提的9亿元至12亿元,需要一年的净利润来填坑。

这起诉讼的起源于20多年前,陈年旧案为什么会被翻出来?变成导致业绩变脸的黑天鹅?这背后藏着股东们对上市公司掌控权的争夺。

诉讼牵出20年前财务丑闻

上市公司此前的公告,披露了诉讼的背景和经过,还牵出一起财务丑闻。

中炬高新在1993年成立之初,主要负责国家级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5.3 平方公里内的园区开发、招商事宜,案件涉及的土地物业资产转让业务是公司当时的主营业务之一。

2020年9月,中山火炬工业联合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:工业联合)向法院提起诉讼,分别要求中炬高新按双方于1999 年至 2001年期间签订的两份《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书》及相关补充合同的约定将两块面积为1043.8251亩、1129.6675亩土地使用权交付并办理不动产权证到工业联合名下。

工业联合对中炬高新的诉讼涉及“洋关”、“东利围”、“三益围”三个地块的转让交易事项。值得注意的是,中炬高新在这三个地块上的销售过程中,相关收入的确认不符合有关会计制度及准则,致使会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。

因为此事,中炬高新在2004年还曾收到证券会《行政处罚决定书》,具体来看,监管查明中炬高新的违规情况:

证监会认为,中炬高新的上述行为已经违反了《证券法》第59条规定,构成了《证券法》第177条“未按照有关规定披露信息,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、误导性陈述或者有重大遗漏的”情形。

背后的上市公司掌控权争夺

中炬高新在2020年10月的公告中表示,根据公司董事会决议公告,相关问题已得到落实解决;截至本次诉讼前,工业联合已超过15年未对本次诉讼所涉土地转让事项提出异议。

然而,这一桩陈年老案,并没有像中炬高新说的那样“相关问题已得到落实解决”而是影响了公司的业绩。

2023年1月28日,中炬高新收到关于工业联合土地合同纠纷案件的一审判决书,判令公司赔偿名下的工业用地共计16.73万平方米、返还原告购地款0.33亿元、赔偿原告损失6.02亿元,并支付相关土地物业过户税费诉讼费等相关费用。

正因如此,中炬高新对拟计提预计负债共计9-12亿元。

很多人会疑问,为什么一桩陈年旧案会被翻出来?这或许和上市公司掌控权争夺有关系。

根据中炬高新公告,2001年土地转让交易时,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(集团)公司是当时中炬高新的第一大股东,后来更名为中山火炬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:“火炬集团”),当时中炬高新的实际控制人为中山火炬开发区管理委员会(以下简称:“开发区管委会”)。

根据公开资料,火炬集团与工业联合实际控制人均为开发区管委会。也就是说,这是兄弟公司之间不和,到底为什么?

时间点很值得注意,2020年9月,工业联合起诉中炬高新时,中炬高新的第一大股东不是火炬集团,而是变成了宝能系股东中山润田。因此,这起诉讼也被市场视为削弱宝能系对上市公司掌控力的的类似“毒丸”计划。

近两年,双方围绕第一大股东的位置展开争夺,宝能系落了下风。

2023年1月18日,中炬高新公告,中山润田持有股票降至13.75%,火炬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公司股票总股本的15.48%,火炬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。

股权的变动,让诉讼案可能有新变化。有券商认为,火炬集团与工业联合实际控制人均为开发区管委会,后续随着公司治理问题的持续推进,该纠纷仍有和解可能。

对于中炬高新诉讼案,以及对业绩影响,你有什么看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