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聚焦 > 详情
海甸岛简史(上)

来源个人图书馆-老庄友华   2023-06-04 15:01:38

海甸岛位于海口市北部,面积13.8平方公里,人口约20万,是海口市的城中岛,岛中城。海甸岛上拥有齐全的商业、房地产、学校、美食……是一个璀璨的小岛。它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,见证了海口市近千年来的沧海桑田……

图 海甸溪和海甸岛


(相关资料图)

远古时期,海南岛从大陆分离后,其地理面貌和现在差别甚远,现在海口市东部及东北部地区刚开始处于汪洋大海之中。后来,随着河水冲积,慢慢形成海口市东部及东北部地区的陆地,由于洪潮作用及历代泥沙淤积分布不均,造成该地区港汊、小河、塘沼星罗棋布,这条大河便是现在的南渡江。

图海甸岛局部

南渡江是海南第一大河,是海南的母亲河,发源于现在白沙县南峰山,流经儋州、琼中、临高、澄迈、定安等市县,汇合诸水,自东南而西北,横贯海口市全境,几经改道而入海。乾隆《琼州府志》记载:“南渡大江,在城东南十里。发源自五指山,历临高、澄迈、定安三县地界,流至城南六十里曰白石河,至城东南十里曰南渡大江,又五里曰博冲河,又一分流绕城东曰河口河,俱入海。”隋唐前,南渡江由博冲河入海,冲击形成白沙陆地,出现白沙河。其中在唐朝时,现在海甸溪北岸边一片滩涂,在海潮和洪水的冲积下,海沙不断聚集,开始出现陆地,形成长条状的海田岛,先民在此打鱼生活,海田岛北面还形成长条状的白沙门岛,海田岛和白沙门岛的出现使得海甸岛的雏形已经初步形成。现在海口本地人在用海南话说起海甸岛时,往往不说“海甸”,而是说“海田”,“海田”可以说是海口一个最为古老的地名。

图 位于海甸一庙的灵佑祠

宋代前,南渡江入海处冲击产生饲马堆、白沙门、过港村、海田村、通津村、胭脂园、关厂村等陆地。之后,白沙外再出现沙洲,称外沙,发展成新埠(新埠,即海中岛屿),形成白沙津。白沙津的位置,如今大致跨越在横沟河两岸(今白沙、新埠、堆上之间),而非现今有部分资料写的位于白沙门。白沙津为宋代琼岛最大贸易港口,货物出入门户,以及宋元水军置镇设防的郡治咽喉重地,后渐成集市,最早的街道称白沙街,长约200米。到了南宋时期,白沙津改称“神应港”,明正德《琼台志》记载:“神应港旧名白沙津,在县北十里宜州都,聚舶之地。初,港不通大舟,多风涛之虞。宋熙宁中,琼帅王光祖曾开未就,淳祐戊申年(1248年)忽飓风大作,自冲成港。人以为神应故名,宋于此置渡达徐闻沓磊港”。聚舶之地”,可见,当时白沙津常有外国货船“光临”,贸易非常繁盛。然则,“港不通大舟”。当时的琼帅王光祖合人力欲将港道拓直,但每次开挖不久,水里的泥沙就会复合。“忽飓风大作,自冲成港,人以为神应故名”。一个神话成就了白沙津多年的繁华。

随着神应港的繁盛,临近的海田也逐渐发展起来,出现了街道,并开设了儒学。明嘉靖《广东通志》中有南宋时期琼山县儒学设在海口浦的记载;明正德《琼台志》(卷十五)也记载:“琼山县学宋置,在海口浦”。海田在宋代始被称为“海口浦”。由于海田位于南渡江的出海口处,因此得名“海口浦”,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。

图 海甸六庙的门口

元朝至元初,在海口浦设立了安置占城穆斯林的番民所,这也是海南穆斯林的来源之一。明正德《琼台志》记载:“附马唆都右丞征占城时,纳番人降,并其父母妻子发海口浦安置,立营籍,为南番兵,仅存无几。”由于白沙津的航道屡遭浮沙及淤泥淤塞而变浅,大型船舶只能逐渐停泊在白沙口之外,等待潮涨而进,元代开始,港口码头开始由白沙津往海口浦转移;元武宗至大四年(1311年),在海口浦设琼州复实司,掌管海外贸易,海口浦逐渐取代了白沙津作为琼郡第一大港的地位。当时海口港和白沙津占据了全岛门户港的地位,被明孝宗御赐为“理学名臣” 、被史学界誉为“有明一代文臣之宗”的琼山县籍学者丘濬在《学士庄记》中说:“吾郡以海岛为疆界,自此北至海,道仅十里,所谓神应。海口是为港门,帆樯之聚,森如立竹”。

明朝时,由于海南的州治、府治所在地琼州府设在现在琼山区的府城,是海南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中心。而府城向北边由于多为滩涂之地,且居住的居民较少,较为荒落,但宋代随着港口业的兴起、海南香料的不断外运以及作为一个远航船只的补给站,海口浦渐渐地繁华起来,从四面八方来居住的人增多,这一带形成了新安村、过港村、海田村等,同时,这里与其他的村庄开始建起互通的街道,在当时的府城外形成了一个新的城区。随着南渡江年复一年在入海口冲刷大量泥沙,海田岛与白沙门岛之间的海水逐渐被堆积起来的泥沙填平,大约在明朝时期,这两个岛屿几乎连在一起,统称“海田”。

明朝洪武年间,在海田隔着河流的南边、现在海口老城区的位置始建海口所城,明正德《琼台志》记载:“海口后千户所城池 去卫城北十里,在琼山县海口都海港之南。洪武二十七年甲戌(1394年),都指挥花茂以地滨海,有倭寇,奏请筑城隄备。乙亥(1395年),安陆侯吴杰委千户崇实董工筑砌”。海口所城开启了海口有城的历史。海口所城修筑以后,千户齐勋于明弘治初(1488年)在城中建了四牌楼。从明朝到清朝,海口所城内庙宇、牌楼林立,墟市、递运繁忙,人流、物流两旺,渐渐发展成为琼北的兴盛之地。

明代实行海禁防寇政策,南洋番舶甚少往来。为了加强防御,明太祖把海南四州合并为琼州,隶属于广东,并将崖州守护所的官兵抽调一部分到海田,设海口守御,一边训练水兵防海寇,一边屯田满足军需。清宣统《琼山县志》记载,明隆庆元年(1567年)“始设白沙水寨,兵船六十只,官兵一千八百二十二名,把总一员……”可见,海田当时已是琼州北部军事重镇。

明朝中期至清初,有福建闽南、广东潮汕等客商频繁来琼经商,落脚定居,海田村人口越来越多,因而建造庙宇以祈祷赐福,保佑平安,又以庙名来定村名,则又有“一庙村”、“二庙村”等。庙宇供祭的有天后、火雷、南海娘娘、泰和三仙、关圣、三师(张天师、沐师及灵符大法师)等,林林总总有数十之多。海甸岛素有“一半海水一半庙”的说法,海田村民们依溪而建一庙、二庙、三庙、四庙、五庙、六庙,统称“海甸岛六庙”,海田村最终按庙宇所在分成一庙至六庙6个村庄。每个村的庙宇门前,都有一个宽阔的场所,高大茂盛的古榕、枇杷树遮阴挡日,成为村民休闲纳凉的场所;每个庙宇的对面都有一个戏台,遇有重大的祭祀节庆,大家出资请戏班唱琼剧,村民聚在一起热热闹闹一番。庙,成了海田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。

图 海甸四庙戏台在上演琼剧

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,禁海令取消,海口港成为全岛主要贸易港口。海口浦对外交往和贸易日益频繁,当时许多海南人也从这里踏上了远赴南洋谋生之路。据记载,清道光年间,由海口至越南、新加坡、泰国等国的帆船每年不少于百艘,出洋的大都是三桅帆船,因为对外贸易和对外交往频繁,会馆、商埠、沿海街道相继兴建。

咸丰八年(1858年)《天津条约》,规定海口是全国沿海十大通商口岸之一。以后8年内和德、丹(麦)、比、西(班牙)、意、奥(地利)签订的条约(商约)中,海口都列为通商口岸,各国领事馆相继设立。光绪二年,“琼州海关”正式在海口成立,海口港成为帝国主义掠夺本岛资源、倾销外国产品的门户。港口的繁盛使当时的海田成为海口商业和城市中心。

海田村一带日益繁荣的同时,白沙门一带也有较好地发展。早在元代,福建商贾渡海到海口经商就建了白沙门天后宫,是海南兴建的较早的妈祖庙之一。清乾隆年间,在白沙门中村建起了东、中、西三条街道。从乾隆二十年(1755年)起,闽粤商会会馆相继在白沙门上村建立。闽粤兴(化)潮(州)会馆和福建漳(州)泉(州)会馆的捐款石碑至今仍在,仅石碑记载的捐款商号就有180多个,估计白沙门附近全部商号不下400家。

图 白沙门天后宫

光绪十三年(1887年),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视察海口时,认为海田雄踞海口门户,海疆辽阔,为历代边防水军的要塞,他觉得这里就像“南溟奇甸”(明太祖朱元璋曾敕文《劳海南卫指挥敕》,以“南溟之浩瀚,中有奇甸,方数千里”形容当时的琼州;明代理学名臣丘濬依此作《南溟奇甸赋》,让“南溟奇甸”成为了海南的代称)。因此张之洞将“海田”改为“海甸”,海甸岛由此得名。

图 位于海甸岛一庙的南溟奇甸坊

清末民国初期,海甸岛上除了海甸乡之外,还曾建有法国领事馆、美孚石油公司、帆光铸造厂等。民国以后,随着得胜沙、中山路、解放路一带商业的繁盛,海甸逐渐变成了住宅和少量工业的所在地。但海口港港狭水浅,轮船上下旅客和货物仍需要由帆船驳运,所以海甸溪里仍有大量驳船忙碌的身影,住在河边的居民有幸见证了它的最后繁华。1926年间,在海甸五庙设有学校,发动不识字的男女农民和失学儿童入校扫盲,灌输革命思想;1939-1945年日军侵占时期,日军当局举办海甸的四小,受到广大群众的抵制,不少人宁愿留子女在家自学,或到私塾就读,也不愿送子女上这些学校就读;1942年,由日本人开设的福大公司,是当时海南最大的农业机械工厂,原厂址就在海甸岛;1948年,私立汇文中学建于海甸岛;广东省政府第一造币厂于1949年11月19日设工场在海甸岛。

1950年3月到5月发生的解放海南岛战役中,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海甸岛白沙门响解放海南岛最惨烈一战。1950年3月5日至31日,解放军近一个师的兵力两批四次偷渡成功,为实施大规模登陆作战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。1950年3月31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43军127师加强团接到渡海作战命令,当晚分乘88艘木船,从雷州半岛的博赊港起航,计划次日在海南岛琼山塔市乡的卜创港一带登陆。这是解放军野战部队第四次潜渡琼州海峡。为掩护主力部队顺利渡海,担负阻击敌舰、护卫渡海船队的三七九团三营的八、九连和机枪连,在与敌军舰艇作战中,与团部失去联系,因风向、潮流所至,迷失方向,700余名指战员误登海口市海甸岛的白沙门。驻防海口的国民党军动用重兵,对解放军登陆阵地日夜轮番轰炸。登陆白沙门的解放军指战员奋勇作战,英勇地与国民党的海陆空军激战两个昼夜,直到弹尽粮绝。最后只有7人顺利突围成功,其余全部壮烈牺牲。仅仅21天后的4月23日,海口迎来解放!

白沙门渡海英雄纪念碑

海南解放后,特别是建省后,海甸岛更是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,详见下篇。